结构搜索

    全站搜索

    在线客服

  •  诊断医药客服  新材料客服

    当前位置: 行业资讯

当BT 遇上IT:中国的机会来了

2014-09-17 来源:转载自第三方

          生命科学跟IT的结合是一个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国很有机会。

 
BT和IT的相遇就像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成熟长大”后会按照自己的方向发展,并在未来人类和世界的发展中拥有巨大空间。
 
21世纪是各类信息技术交互融合的时代,当蓬勃发展的生物技术(BT)遇上信息技术(IT),二者“一拍即合”爆发的前景引人关注。在近日举行的2014深圳国际BT领袖峰会上,关于BT与IT融合发展的讨论成为不断被提及的热点。而中国能在此轮融合浪潮中扮演何种角色也令人期待。
 
BT在左,IT在右
 
在华大基因战略规划委员会主任、深圳产学研资联盟秘书长朱岩梅看来,BT与IT的融合始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自那时起,科学家们就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当信息通过生命的传递过程而不断传递下去时,生命科学需要把载体上的信息用数字化的形式体现出来。
 
华大基因院长王俊坦承,在从事人类国际基因组计划时,已经发现BT与IT融合是必然之举。“在信息数字化的体现时,你会发现每一个生命体承载的信息都不一样,所以你希望把每一个生命体承载的信息都数字化起来,这就是BT往IT走的重要一步。”王俊说。
 
同时,IT也在朝着BT发展。
 
王俊指出,IT发展经历了重大的变化,首先,CPU在朝着“人脑”发展,存储信息的介质也正呈现出新的模式。
 
他举例说:“既然DNA可以存储我们的信息,那么也就可以存储计算机的信息,而且少量DNA存储量却非常大,所以IT也在向BT方向发展。某种情况来讲,人类对自己的认知有多少,IT未来的发展潜能就有多大。”
 
朱岩梅甚至将BT和IT的相遇以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作比,“成熟长大”后会按照自己的方向发展,并在未来人类和世界的发展中拥有巨大空间。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看来,IT和BT的融合是学科交叉的必然,也是需求拉动和成本降低的结果。
 
“在中国,IT和BT的融合是出于自身的需求,中国过去在医疗方面的投入非常少,现在可以多投些钱了,但是又不想投得更多,因此想借助IT中较为便宜的成果与新的医学技术结合来降低医疗和健康成本。”樊建平举例称,如利用基因检测筛查有出生缺陷的胎儿就为未来降低医疗成本打下了基础。
 
“双T合璧”到底能做什么
 
HM NanoMed公司合伙人迈克尔·赫汉贝格曾任IBM生命科学合作执行官,后创办了这家生物技术公司。他对BT与IT融合带来的效益有更深刻的理解。
 
迈克尔·赫汉贝格介绍说,在医疗行业,医药在走向临床实验前,可以通过计算机虚拟患者来进行药物测验。
 
“今天的医药行业当中,大概有50%的工作都是在硅谷做的,也就是说是由IT来做的。我们在虚拟的患者身上先进行测试,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与在真实病人身上测试的效果很相似。”迈克尔·赫汉贝格说。
 
而在后期的临床实验上,在大量的患者身上测试和分析时,迈克尔·赫汉贝格指出,更需要IT行业的支持,包括临床数据的搜集、对照、分析等。
 
迈克尔·赫汉贝格认为,尤其在复杂的基因信息领域,若想将基因数据应用于医学领域(如抗肿瘤等),需要借助IT的强大力量。
 
“比如测序十分复杂,运用到生命医学时,通过掌握的IT技术,能够更好地优化数据,把基因组信息集合起来,再找出相应的治疗方式。”迈克尔·赫汉贝格表示,未来人们应该习惯将人体自身及周围的一切都数据化,通过IT整合,以此帮助解决人类遇到的诸多问题。
 
数据化后如何实现信息全球共享,也是迈克尔·赫汉贝格关注的重点。他设想,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科研机构和诊疗机关的调动和使用,就能够实践和最大化BT与IT融合的成果。
 
“从开始发现X光,到最后人们广泛认知、生产、应用整整用了40年时间。今天我们借由互联网和云计算,所有的信息可以立即让全世界来共享,我们不需要用40年时间让一个地区所拥有的信息被别的地方使用。”迈克尔·赫汉贝格预测,“未来某一天在欧洲出现的技术,一分钟后就可以让亚洲的病人和机构使用。”
 
中国能否抓住机遇
 
据了解,国际上IBM、苹果、谷歌、三星等企业已经在朝着生物医学与IT技术的融合发展迈进,国内如华为、东软等IT企业也不甘示弱,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一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也在生物数据量的产生、生物技术的研发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朱岩梅思考的是,中国能否在这一融合浪潮中抓住机遇?
 
“我去瑞典参观时,有科学家告诉我,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时瑞典科学家都在讨论瑞典要不要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们认为完全可以依靠瑞典自己完成,不需要参与,因此错失了机遇。”朱岩梅说,在错失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瑞典决心不错过下一次机遇,大力发展了各类生物聚集区,希望能够以此推动生物产业向前发展。
 
樊建平认为深圳有优势:“深圳转向BT的基础非常牢固。深圳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的生产地,深圳的医学技术加上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让深圳成为此领域的全球创新中心。”
 
樊建平认为,下一步生物科技将迎来几个主要的市场。一是医疗器械在我国会迎来极大的增长;二是基因相关的研究现在已经得到资本市场认可;三是在细胞领域(包括免疫细胞和干细胞),我国在干细胞方面目前也取得了与国际前沿比肩的科研成果;四是生物医药,我国迎来了大分子生物药发展的机会。
 
“生命科学跟IT的结合是一个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国很有机会。”樊建平评价道。
 
 
 
 
 

如果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苏州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方洲路128号 邮编:215125
电话:0512-87182055 邮箱:sales@yacoo.com.cn
宿迁地址:宿迁市宿豫区电商产业园谷客大厦(A9栋)一楼 邮编:223801
山东地址:山东济宁市新材料产业园区 邮编:272211
安徽地址:安徽安庆市安庆高新区皇冠路8号 邮编:246005
海外公司名称: Yacoo Science America LLC
海外地址:14 Cypress Bayou Court, Spring, TX 77382
© 2010 苏州亚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ICP备15045967号]
亚科信息管理平台   用户登录   站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