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结构搜索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行业资讯
YACOO:外资把控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2014-09-29
来源:转载自第三方
由于长期把控着中国70%的高端医疗设备,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被简称为GPS)更成为众矢之的
医疗医药行业近期颇不平静。
9月19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就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在中国扩大药品销量、牟取不正当利益,而采取贿赂销售模式,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进行审判,葛兰素史克最终被判处罚金人民币30亿元。葛兰素史克目前为全球第三大制药、生物以及卫生保健公司,而这则是迄今为止中国开出的最大罚单。
无独有偶,半月前,商务部悄然展开了对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调查。根据商务部官网发布,9月1日至9月3日,商务部反垄断局副局长郑文带队赴上海进行调研,将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半导体、医疗器械等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并就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进行调研。
此次带队调研的商务部反垄断局副局长郑文被视作中国反垄断的执法专家。有人认为,这是近期中国政府继汽车及其零部件、高科技等行业的反垄断调查后的又一次行动。
据了解,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等原因,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再次成为这次反垄断调查的事实上的主要对象,由于长期把控着中国70%的高端医疗设备,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大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被简称为GPS)更加成为众矢之的。而在这之前,外资医疗器械定价过高,早已广为外界诟病。在业内人士看来,医疗器械价格虚高不是医疗行业的秘密,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包揽高端
市场
尽管商务部及相关部门一再强调此次反垄断调查并非针对外资企业,但是目前外资医疗器械近乎独揽中国市场的情况,使其成为事实上的主要反垄断对象。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2013年对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分析报告,2001年至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由179亿元增至约2120亿元。也就是说,剔除物价因素影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13年间增长了近11.8倍。由此,2013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然而,偌大的市场却没能为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广阔的前景。该份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28家,国内企业规模小、市场分散,2013年上半年22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收入仅为100亿元,仅占到行业总规模的5%左右。
肥水流了外人田。“长期占领着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是外资企业,尤其是核磁共振(MR)、CT、分子影像(PET-CT)等技术高度密集的设备领域,几乎已被‘GPS’三家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统统包揽。”侧重于医疗医改研究的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任朱恒鹏对企业观察报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4-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也指出,在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均被外资企业垄断。在部分领域,进口设备的覆盖率甚至可达100%。
而前述外来“包揽者”、朱恒鹏口中的“GPS”,则是通用(GE)、飞利浦(Philips)、西门子(Siemens)这三大全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包括核磁共振、CT、分子影像等设备在内,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70%几乎都出自这三家跨国企业,国产设备的比例尚不足10%。
另据了解,除了大型设备外,外资医疗器械产品还在很多耗材上占据主导地位。在血糖产品上,强生和雅培公司仍然占据着6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医院用终端耗材上,美敦力等外资企业在骨科产品、心脏支架、高级辅料等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去年底今年初,外资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完成的两笔收购无疑加剧了垄断的质疑,也进一步促使其遭到此次经营者集中反垄断调查。
2013年11月16日,美国大型医疗企业美敦力公司宣布完成以8.16亿美元收购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公司康辉医疗有限公司,在此之前,康辉在国内骨科领域中低端市场拥有相当的份额。
如果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