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搜索
结构搜索
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 行业资讯
YACOO:制药企业该具有怎样的互联网思维?
2014-10-08
来源:转载自第三方
2014年,当中国企业家们为是否应向互联网“全面投降”而争论不休时,还有谁敢不把“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
有,德国人。
对,就是这个世界第四、金融危机以来唯一生机勃勃的经济大国。是德国人经济落后么?还是德国人不懂得创新?还是德国人的思想跟不上时代?我相信没人敢这么说,更没人想这么说,那么,德国人又为何如此“冷淡”互联网呢?
创新,是营销的本分
咱们不妨先谈谈最推崇互联网思维的,为什么是美国人。
因为美国人是真正信仰创新的,他们的土壤是催生创新的,他们的个性也是擅长创新的。资本市场也是如此,他们可以不断追捧微软、苹果、谷歌、脸谱,也会热购京东和阿里巴巴——哪怕它还在亏损,哪怕它来自海外——只要持续创新,就会获得资本市场的掌声。因此,虽然“微软”是美国的,但美国却是最不怕“微软”走向衰落的国家。
美国人很清楚,自己的“个性”本分,应展现在“创意”和“营销”,而非“制造”上。因为有的是比他们的土壤和个性更适合去“制造”的国家。于是,他们在将“制造”不断外包给全世界的同时,亦成为全世界“最应该”去创造和拥抱互联网及其思维的国家。显然,通过个性、交互、体验、大数据,进而持续引领创新和营销的制高点,对于无需为品质而操心的美国人来说,至关重要。
品质,是制造的生命
而德国人,则选择了美国人让出来的“制造”。
一方面,他们比美国人更严谨,他们坚信人类无论如何创新,都颠覆不了对产品的需求,颠覆不了对优秀而稳定的品质的需求。想想看,要将一个几乎每台机器都需要的普通轴承做到使用寿命至少半个世纪,一台不管是否智能化的冰箱至少10年内不会有故障,一个很普通的房子至少在100年里不会倒塌,真的需要借助互联网来“交互”实现吗?
另一方面,美国式为创新而生的体系,注定只会催生少数塔尖上的明星公司。但是,德国式为品质而生的扎实体制,却使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拥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提到“隐形冠军”,谁能不想到令人望而生畏且动辄百年基业的德国军团?这也是德国人绝口不提互联网,却“明目张胆”深感自豪的原因。
如果以为德国人自绝于互联网时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德国人近年提出的“工业4.0”,恰恰是德国人基于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对自身优势深刻的理解后综合出来的个性化战略。他们知道自己的本分是制造,他们知道人类永远需要制造,他们也知道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只是把信息化融入进自己本来的优势上,以创造出自己符合时代与个性的进一步优势!
那么,我们呢?
作为生产型企业,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互联网思维?我们到底要为我们的客户、我们的行业乃至我们的社会提供怎样的产品?我们是该利用互联网平台还是搭建和运营互联网平台?我们该以什么为核心才能具有顽强而蓬勃的生命力?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难回答。但在回答之前,我们真的需要搞清楚自己心中的信仰是什么,脚下的土壤是什么,自己最终的个性是什么,以及最终的作为是什么。
如果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